微創的人工耳蝸手術
耳蝸植入的微小切口,耳蝸植入應用2.5-4.0cm的小切口已經證明是行之有效的,現已證明小切口可以減少出血、 縮短手術時間、 基本消除皮瓣壞死風險, 這對于避免嬰幼兒手術并發癥有重要意義。
摘自:戴樸:人工耳蝸微創手術的幾點考慮、第十四屆全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學術會議論文集
人工耳蝸手術護理
術前和術后護理
1.術前護理
1.1心理護理
患者入院后,家長或家屬需要幫助其盡快熟悉環境(特別是患兒),消除對醫院環境的恐懼。
1.2術前準備
協助醫生完成患者各項術前檢查;人工耳蝸植入術是全麻手術,術前8~12小時禁食物和水,以免麻醉插管時 造成誤吸的危險。
1.3術前備皮
備皮范圍在耳后3~5cm,可以剃光頭。備皮完畢應囑患者洗澡,尤其是小兒,剪下的頭發會對稚嫩的皮膚造成危害,需及時清理。
1.4家長的期望值
術前要充分了解人工耳蝸帶來的益處及存在的不足,要有適當的期望值,才能達到滿意的結果。
2.術后護理
2.1全麻術后護理
術后應采取平臥側頭位(雙側同時植入,采取平臥位),術耳朝上?;純涸谌槌跣褧r往往出現哭鬧、躁動,應注意保護患兒的安全、防止墜床等。
術后4~6小時候方可進溫熱、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,過早地進食水,在孩子苦惱時,容易造成誤吸甚至窒息的危險。
3.術后指導
3.1開機及調試
術后1個月左右開機,調試的時間根據聽力師的告知安排下一次的調試。
3.2術后言語康復訓練
對于患兒,家長要送其去專業聽力語言康復機構進行康復訓練,語訓需要家長的配合。不要讓患兒看口型學發音,打手語等,要以使用口語交流為首選。
3.3術后正確使用和保養人工耳蝸
避免局部劇烈沖撞和擠壓,避免潮濕和雨淋,防止粗暴操作導致外力損壞,遠離高壓、強磁場、禁做MRI,少做CT檢查。
摘自:馮秀蘭,陳媛,王林娥*,人工耳蝸植入患兒圍手術期護理經驗分析。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2009第5期73-76
不帶靜電膜的手術視頻鏈接:https://yunpan.#/surl_yL3BqTgqckU
人工耳蝸工作原理:
1.麥克風采集聲音
2.言語處理器將采集到的聲音加以處理、編碼和數字化
3.編好的語碼通過傳輸線圈向體內發射
4.接收刺激器將接收到的信號加以解碼,并轉化為特殊電信號通過導線傳入耳蝸內的電極
5.蝸內電極根據進入聲音的頻率不同刺激耳蝸不同的部位
6.聽神經產生神經沖動并傳到大腦聽中樞產生聽覺
諾爾康產品及人工耳蝸工作原理視頻鏈接:https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NzA1NzM0OTYw.html?spm=a2h0k.11417342.soresults.dtitle
人工耳蝸(CI)是治療雙側重度至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兒童和成人的醫療護理標準。由于人工耳蝸的終極和持續目標是改善聽障患者的聽力表現,因此雙側人工耳蝸也是一種潛在的方法。雙側的潛在受益包括雙耳總和效應、靜噪效應、每側耳同等的頭影效應,提高噪聲下的聽力、聲音定位能力和釋放掩蔽的空間效應;潛在的弊端包括額外或延長的外科手術、未經證實的成本/收益情況、以及喪失了使用未來技術或藥物治療人工耳蝸植入耳的能力[1]。
兒童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術:
實驗結果表明,在聲調識別和雙音節詞識別方面,該兒童識別率都達到100%。在韻母方面,雙側略好于單側。在聲母識別和短句識別方面,雙側人工耳蝸的語音識別率遠高于單側。在日常生活中,兒童雙側配戴人工耳蝸比單側的言語識別率.聽覺定向都要好[2]。
青少年人群中相繼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術:
研究表明:相繼雙側人工耳蝸植入的青少年植入者反映第二側植入人工耳蝸(CI2)后聽聲有顯著改善[3]。
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者在噪聲環境下的言語辨別能力:
研究表明:在不同的信噪比下(0,-5,-10及-15的信噪比),單側人工耳蝸對聲調的辨別能力平均近于0%,而雙側人工耳蝸植入的平均成績為80%,72%,68%和54%,雙側人工耳蝸植入患者占據明顯優勢[4]。
結論:雙側人工耳蝸提高了患者的言語識別率[2]。
參考文獻:
1. Wanna G B,Gifford R H, Mcrackan T R, et al. 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ation.[J].Otolaryngolog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, 2012, 45(1):81.
2.劉巧云, 黃昭鳴, 孫喜斌,等. 雙側人工耳蝸植入對兒童聽覺識別能力影響的個案研究[J].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志, 2008(1):51-53.
3. Feiedmann D R, Green J, Fang Y, et al. Sequential bilateral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the adolescent population[J]. Laryngoscope, 2015,125(8):1952-8.
4.區建國, 金昊, 許由,等. 雙側人工耳蝸植入者在噪聲環境下的言語辨別能力[J]. 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, 2001,36(6):433-435.
摘要: 老年性聾是人類最常見的聽力損害,表現為與老化進程密切相關的,累及外耳、中耳、內耳、中樞聽覺通路以及皮質認知水平的退行性病。
老年性聾的病因:
1.機體不可逆的衰老過程。
2.遺傳因素:老年性聾的發病年齡可以從30余歲到80余歲,其進程快慢也因人而異,且具有家族性和地區性,受遺傳因素的影響。
3.環境及個體因素的影響:比如各種噪聲損傷的累積效應、藥物或化學制劑的耳毒性作用的累加等。
老年性聾的癥狀:
1.抱怨聽得到但聽不懂言語。
2. 以耳蝸病變為主的老年性聾有重振現象,表現為小聲聽不見,大聲又嫌吵,選配助聽器時,頻響動態范圍受限制。
3.噪聲環境下辨音困難,影響交流。
4.對聲源的位置識別困難。
5.往往伴隨有高頻耳鳴。
老年性聾的治療:
1.對于重度以上聽力下降的患者可以選擇人工耳蝸植入。最近一項研究表明[1],老年人植入人工耳蝸不受年齡的影響,但是老年人的全身狀況是手術決策和圍手術期的重要考慮因素。
補充資料:
在許多老年人中,年齡相關的聽力損失往往不受關注,因此聽力損失通常被認為是不幸的但無關緊要的衰老組成部分。研究人員報道聽力損失可能加速了年齡相關的認知能力下降, 更有效地干預聽力損失有助于延緩認知下降和癡呆[2]。
摘自:謝靜, 龔樹生. 老年性聾[J].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, 2013(6):416-418.
參考文獻:
1. Leung J, Wang NY, Yeagle JD, et al. Predictive models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elderly candidates.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,2005,131:1049-1054.
2. Peracino A.Hearing loss and dementia in the aging population.[J]. Audiology &neuro-otology, 2014, 19 Suppl 1(1):6-9.
對雙耳聽力有差距的情況統稱非對稱性聽力損失(Asymmetric Hearing Loss, AHL),泛指雙耳聽敏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對稱,極端例子是差耳為全聾,而對側耳聽力正?;騼H有輕度聽力損失。一般將這種極端例子稱為單邊聽力損失 (Unilateral Hearing Loss, UHL)或單側聾 (Single SidedDeafness, SSD),此時 雙耳間4頻率(即0.5, 1, 2 and 4 kHz)的純音閾值不對稱差值達到30dBHL或更多,同時差耳聽力達到傳統的人工耳蝸植入標準。另一個得到公認的UHL額外條件是好耳平均閾值應好于60 dBHL,從而明確了不適合在好耳側植入人工耳蝸[1]。
根據全面新生兒聽力篩查數據估算,單側聾兒童的發病率為1-3%[1] 成人單側聾發病率高,特別是老年人的發病率可以高達18%[2]
單側聾的發生原因:
造成單側聾的原因可以是遺傳性、先天性和獲得性,如單側蝸神經發育異常(Cochlear Nerve Deficiency CND)、先天性小耳畸形、大前庭導水管綜合征、聽神經病、病毒/細菌感染性耳聾、單側突發性耳聾、噪音性耳聾、梅尼埃病、頭部外傷、單側聽神經瘤等[3,4]。
單側聾的危害:
非對稱性聽力損失和單側聾患者言語識別率會降低[5],但一般不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言語和語言發育,部分患者學習成績沒有受到直接影響,因此許多單側聾患者終生沒有接受任何干預[6]。
單側聾的干預:
建議對非對稱性聽力損失和單側聾進行干預,雙耳聆聽可以辨別聲音來源,這可以幫助植入者在群組交流時快速辨別和定位談話者。由于單側聾或單側人工耳蝸植入者對談話者的語音線索,如音調等辨別能力弱,故此雙耳聆聽尤為重要[7,8]。
圖表:
表1. 基于純音平均聽閾的SSD和AHL定義[9]
SSD
|
差耳
|
重度到極重度聽力損失
|
好耳
|
≤30dB HL 包括4000 Hz
|
AHL
|
差耳
|
重度到極重度聽力損失
|
好耳
|
≥30dB HL 包括4000 Hz
|
≤60dB HL 包括4000 Hz
|
雙耳聽力不對稱
|
≥30dB HL(差耳PTA4-好耳PTA4)
|
PTA4 =四頻率純音平均閾值
|
參考文獻:
1. ChristopheVincent, Susan Arndt, Jill B. Firszt, Bernard Fraysse, Pádraig T.Kitterick, Blake C. Papsin, Ad Snik, Paul Van de Heyning , Olivier Deguine ,Mathieu Marx: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- chlear Implant Candidateswith Asymmetrical Hearing Loss. Audiol Neurotol 2015; 20 (suppl 1).
2. Agrawal Y1,Platz EA, Niparko JK: Prevalence of hearing loss and differences by demographiccharacteristics among US adults: data from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Examination Survey, 1999- 2004. Arch Intern Med. 2008 Jul 28; 168(14):1522-1530.
3. Tharpe AM1,Sladen DP: Causation of permanent unilateral and mild bilateral hearing loss inchildren. Trends Amplif. 2008 Mar; 12(1): 17-25.
4. SusanArndt, Susanne Prosse, Roland Laszig, Thomas Wesarg, Antje Aschendorff,Frederike Hassepass: Cochlear Implantation in Children with Single-SidedDeafness: Does Aetiology and Duration of Deafness Matter Audiol Neurotol 2015;20(suppl 1): 21–30.
5. Lieu JE1,Tye-Murray N, Karzon RK, Piccirillo JF: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s associatedwith worse speech-language scores in children. Pediatrics. 2010 Jun; 125(6):e1348-1355.
6. Weaver, J:Single-Sided Deafness: Causes, and Solutions, Take many Forms. Hearing Journal.(2015) 68(3): p. 22-24.
7. 19.Kerber,S. and B.U. Seeber: Sound localization in noise by normal-hearing listeners andcochlear implant users. Ear Hear. 2012, 33(4): p. 445-457.
8. 20.Loizou,P.C. Speech processing in vocoder-centric cochlear implants. AdvOtorhinolaryngol. 2006, 64: p. 109-143.
9. Vincent C,Arndt S, Firszt J B, et al.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ochlear ImplantCandidates with Asymmetrical Hearing Loss[J]. Audiol- ogy & Neurotology,2015, 20 Suppl 1:87-89